肺量计检测 是目前最常用的肺通气功能检查,包括时间肺活量和流量容积曲线。目前大多数肺量计均已电脑化,时间由计算机自动记录,呼吸容积及流量可同时和瞬时测定,其测定方法详见流量容积曲线测定。检查时注意: 检测中注意排除漏气(最常见为口唇无紧闭、无上鼻夹或鼻夹松脱)、呼气时声门关闭、呼气停顿、双吸气、咳嗽等因素导致的对肺功能结果的影响。
专科分类:呼吸
检查分类:肺功能检查
适用性别:男女均适用
是否空腹:非空腹
参考价格:100-200元
阴性
阳性
阴性结果一般属于正常情况。
阳性检查结果提示可能患有影响呼吸的肺部病变。
温馨提示: 气道敏感性较高的受试者,在多次重复用力呼吸时可能诱发其气道痉挛。
用力肺活量为3179±117ml、女性为2314±48ml。
正常人当肺容量大于肺活量之80%时,在用力呼气过程中,流量迅速增加,曲线徒然上升达最高点,称为最大呼气流量(ma
异常结果:
一.时间肺活量:
时间肺活量是指用力呼吸过程中随时间变化的呼吸气量,其中临床最常用的是用力呼气量(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FEV),即用力呼气时肺容积随时间变化的关系。
常用的检测指标及定义如下:
1.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 FVC):指最大吸气(TLC位)后以最大的努力、最快的速度呼气至完全(RV位)的呼出气量。正常情况下FVC与VC一致,气道阻塞时FVC;
2.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 (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 FEV1):指最大吸气至TLC位后1秒内的最快速呼气量。FEV1既是容积测定值,也是流量测定值,即1秒内的平均呼气流量测定,且其测定稳定性和可重复性较佳,是肺功能受损的最主要和最常用指标。
3.1秒率(FEV1/FVC或FEV1/VC)FEV1与FVC或VC的比值。用以分辨FEV1的下降是由于呼气流量还是呼气容积减少所致。是判断气道阻塞的最常用指标。
4.最大呼气中期流量(maximal mid-expiratory flow, MMEF),又称用力呼气中期流量(FEF25~75%):指用力呼气25%~75%肺活量时的平均流量。
低肺容积位的流量受小气道直径所影响,流量下降反映小气道的阻塞。FEV1、FEV1/FVC和气道阻力均正常者,其MMEF值却可低于正常,因此,可作为早期发现小气道疾患的敏感指标,其敏感性较FEV1为高,但变异性也较之为大。
二.流量-容积曲线(flow-volume curve,F-V 曲线)
流量的时间积分为容积,反之,容积的时间微分即为流量。由于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可瞬时将容积和流量的函数进行计算,并描记出流量与容积的关系,故测试和显示均极为方便,目前是最为常用的肺通气功能检查项目。流量-容积曲线在呼吸相构成一密闭的环状,故亦称流量-容积环(F-V loop)。
1.F-V曲线特征:
F-V曲线可提供不同肺容积位下的流量特征,对临床诊断有较大的帮助。最大呼气相流量-容积曲线(MEFV)的特点是呼气早期流量迅速增至最高值(呼气峰流量,或称最高呼气流量,PEF),峰值点约位于肺总量位至75%肺总量位之间,其值与受试者的努力程度有关,即高肺容积时呈现呼气流量用力依赖性。在呼气相中后期,即低肺容积时呼气流量与用力无明显关系,此为低肺容积的呼气流量用力非依赖性。流量容积曲线随肺容积降低而缓慢均匀下降,逐渐向下倾斜至残气位。PEF至RV位基本呈一直线关系。
2.等压点学:
MEFV曲线特征可用等压点学说阐明。用力呼气时,由于气流阻力的作用,肺内气体沿周围气道呼出至气管开口端的过程中,气道内压逐渐下降,当气道内压降至与胸内压相等的某一点,称为等压点。依等压点学说气道可分为二段: 自等压点至肺泡侧的较小气道称为上游段;等压点至气道开口的较大气道为下游段。在上游段气道内压>胸内压,管腔不会被压缩; 在下游段气道内压<胸内压,故气道被压缩,管腔变小,但等压点在用力呼气过程中并非固定位置不变,它所反映的是动态生理变化,从动力学角度而言,肺泡弹性回缩力是肺泡等压点气道内产生流量的驱动力,而气道阻力则决定肺泡回缩力能有效作用于气道壁上保持通畅的长度(即上游段的长度)。驱动力愈大,气道阻力愈小,则等压点离肺泡愈远,这见于高肺容积用力呼气时,等压点移至大气道,其下游段气道因有气管软骨环支持而不被压缩,气道阻力小。因而高肺容积时气流量具有用力依赖性,随呼气肺容积减少驱动力下降,等压点渐向周围气道移动,这时下游段气道在胸内压作用下被挤压,管腔狭小,气道阻力增大,抵消了胸内压作用于肺泡增加呼气流量的作用力,表现为流量自我受限,即低肺容积下呼气流量的非用力依赖性。
当发生小气道发生病变或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时,气道阻塞和狭窄加重,等压点向上游移动,在较高的肺容积位亦出现明显的流量受限,因而呈现流量容积曲线呼气相降支向容积轴凹陷的特征性图形。此时因气体闭陷,导致RV和TLC增多。而在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时,相应肺容量位的呼气流量并无受到影响,MEFV下降支的变化与正常无异(仍为直线均匀下降),仅表现为肺容量的减少。
3.常用指标:
呼气峰流量(peak expiratory flow, PEF):用力呼气时的最高流量。PEF是反映气道通畅性及呼吸肌肉力量的一个重要指标,与FEV1呈高度直线相关。PEF亦可通过微型呼气峰流量仪测定。
用力呼气25%肺活量(余75%肺活量)的瞬间流量 (forced expiratory flow after 25% of the FVC has been exhaled, FEF25%,V75)FEF25%是反映呼气早期的流量指标,大气道阻塞时其值明显下降。
用力呼气50%肺活量(余50%肺活量)的瞬间流量 (FEF50%,V50)FEF50%是反映呼气中期的流量指标,该值与MMEF相近。
用力呼气75%肺活量(余25%肺活量)的瞬间流量 (FEF75%,V25):FEF75%是反映呼气后期的流量指标,为MMEF的1/2。其临床意义与FEF50%、MMEF相似。
MMEF与FEF50%及FEF75%共同参与对小气道功能障碍的判断。这3个指标当中如有2个以上下降(<65%正常预计值),反映有气道阻塞或小气道病变。
半肺活量位呼气流量与吸气流量的比值(FEF50%/FIF50%)FEF50%/FIF50%是反映上气道阻塞的重要指标,正常值<1。该比值>1提示可能有胸外型上气道阻塞。
需要检查人群:肺部患有严重疾病患者,需要肺部健康体检者。
检查时注意:
1.检测中注意排除漏气(最常见为口唇无紧闭、无上鼻夹或鼻夹松脱)、呼气时声门关闭、呼气停顿、双吸气、咳嗽等因素导致的对肺功能结果的影响。
2.外推容积在目前多数肺功能仪中可自动计算,是评估呼气早期爆发用力的较好指标。而在一些简易的肺功能仪中可能无该项指标显示。
3.在起始用力呼气后,由于呼气中后期呼气流量非用力依赖,此时可指导受试者只需保持呼气动作,但身体可适度放松,无需过于紧张。
4.检测时较好能同时观察时间容积曲线和流量容积曲线,实时了解受试者呼吸是否符合质控要求。
5.部分气道阻塞严重者,呼气时间可长达20秒仍未能出现呼气容积平台,此时必须严密观察患者情况,防止其晕厥或摔倒。可适时中断呼气。
6.如部分受试者用力呼吸的配合程度不佳,将会影响测试结果(尤其峰流量和肺活量),应在结果报告中详细说明,仅供临床参考。
7.重复性检验对受试者的质控甚有帮助,但并非所用重复性测试均满足A级标准,某些受试者尽管尽了最大努力仍可能只有C级、D级甚至F级,并不能因此放弃该肺功能试验,但需在报告中予以说明,提醒临床医师注意。
8.多次检测者可作时间容积曲线和流量容积曲线的重叠打印,这对可重复性的评判甚有帮助。
9.由于存在个体的日内变异,下午测定值可高于上午,因此若需进行纵向比较(如治疗一段时间前后比较)建议能于同一时段±2hr内进行。
10.如使用呼吸过滤器,应详细了解该过滤器的阻力大小,是否足以影响呼吸流量。
11.正常参考值的选取是评价肺功能是否正常的基础,各实验室应尽量选取与其相适应(如地区、受试人群、检测方法等相似)的正常参考值。这对于正确的结果分析非常重要。穆魁津、刘世婉教授主编的《国内肺功能正常值汇编》可作参考。如采用欧洲呼吸学会(ERS)推荐用于亚洲人的参考值,应考虑加用校正值。
不适宜人群:气道敏感性较高的受试者,在多次重复用力呼吸时可能诱发其气道痉挛。
检测仪器准备:
1.选用能满足一定技术要求,如美国胸科学会(ATS)标准,
该检查是无创伤检查,无特定禁忌人群。
该检查是无创伤检查,不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或其他危害。